摄影入门课程:空间感——透视、前景与背景、平面构图

  1. 认识透视
  2. 前景和背景的作用
    1. 前景的作用
    2. 背景的作用
  3. 认识平面构图
    1. 如何处理点
    2. 如何处理线
    3. 如何处理面
学习资料:B站 
-- 摄影入门课程:BV13b411U7Pz

认识透视

三维效果:照片本身是一种二维的表现方式,为了丰富其表现力,我们可以运用画面的纵深感和距离感营造出三维视角,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好空间构图的方法就是成功的关键

透视:用线条或影调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道路线条的视觉走向,体现空间感和纵深感

用影调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即靠近镜头的受光多,颜色亮;侧面受光少,颜色深

近黑远亮

线性透视:

  • 特点:近大远小
  • 物体会向画面中心靠拢,直至消失在画面深处

骆驼的近大远小,产生视觉的空间延伸感

道路的走向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而且引导视觉走向,引导我们向晚霞看

透过空间距离,景物在画面上出现色彩或影调变化,越近颜色越深,越远颜色越浅

总结:条线+影调=空间感

前景和背景的作用

前景就是焦点前方的镜头,通常为照片的上下或者左右,背景就是焦点后方的景物


前景的作用

  1. 加强气氛

    《大眼睛》作者:解海龙

    照片的主体是小女孩,焦点是眼睛,前景是两个虚化的同学。前景加强了课堂的气氛。

  2. 增加画面空间的层次感

  3. 均衡画面:如果没有右上角的前景,画面会显得左重右轻


背景的作用

  1. 突出主题:干净整洁的背景,使得视觉点在主体上面(简洁干净

  2. 丰富主题内涵:主体是这群人,背景是“采血者请上二楼”,这个背景交代了主题的一个时代背景

虚化可以保留背景气氛,同时突出主体

虚化背景不是拍人像的唯一选择,有时候展示背景可以交代主体的生存环境,丰富主题内涵

干净的背景使主体突出

认识平面构图

平面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处理好画面中的点,线,面。

在上面这张照片中,天和水都是面,线是远处的地平线,点事画面中的兴趣点(主体)


如何处理点

如何处理点: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每一个相交的位置就是黄金分割点

以下是画面中点的存在方式:


如何处理线

线的存在方式有:水平线+曲线

水平线一定要平,因为水平线给人一种平稳安定的感受,但是水平线无法给画面带来空间感

曲线可以给人形式感的,同时还给人一种空间感


如何处理面

面的存在方式:

好看的多放(2/3),没那么精彩的少放(1/3);除非同样精彩才对称,要有主次的区别


如何学好构图:

  • 构图从观察和模仿开始
  • 把经典的构图规则熟记于胸
  • 让构图方法电动跳出来当
  • 打破陈规寻求突破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也可以邮件至 1909773034@qq.com

×

喜欢就点赞,疼爱就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