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RayDalio

三股主要的经济动力:

  • 生产率的提高
  • 短期债务周期
  • 长期债务周期

经济中最简单的部分:交易

经济是无数交易的总和。而交易是经济机器的最基本零件。

买方支付:货币或者信用

卖方出售:商品、服务、金融资产

支出总额=货币+信用:支出总额是经济的驱动力

支出总额/产销总量=价格


政府是各类经济市场中最大的买方和卖方

政府=中央政府+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控制经济中的货币和信贷数量

央行的控制工具:利率和发行货币


信贷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贷款人和借款人于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买方和卖方没有什么两样

借款人:本金+利息

利率高,贷款涨价,贷款减少;利率低,贷款降价,贷款增加

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协定凭空创造出信贷

贷款人:信贷,资产

借款人:债务,负债


为什么信贷如此重要: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贷款人放贷,产生信贷—> 借款人获得贷款产生负债,增加支出—>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一个人收入提供,信用增加,贷款人更愿意借钱给他—> 借贷增加—> 支出增加—> 另一个人的收入也增加—>….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具备两个条件:① 偿还能力(收入>债务)② 抵押物

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产生了经济周期


生产效率和债务的作用:

生产率的提高:知识的积累

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比懒得自满的人更容易提高生产力水平,但短期不一定体现出来。

生产率在长期内最关键,但信贷在短期内最重要。

这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剧烈波动,因此不是经济起伏的一个重要动力。

但是债务是这种动力,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借债让消费超过产出,但是在还债时不得不让消费低于产出

债务量的波动有两大周期:

  • 5 年至 8 年

  • 75 年至 100 年

经济的上下起伏不是取决于人们多么善于创新或者勤奋工作而我主要看信贷的总量。


一个没有信贷的经济运行

在这种经济模式中,增加支出的唯一方式是增加收入,为此需要提高生产率和工作量

生产率的提供是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

因此就会得出一条生产率增长轨迹的渐近线


由于我们借债,于是产生周期

人的天性=借债的运作方式=经济周期

借债是提前消费,实质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我们的支出必须少于收入以便偿还债务。这样就形成了周期。对于个人如此,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所谓的钱实际上是信贷。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为 50 万亿美元,而货币总额只有大约 3 万亿美元

在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信贷可以增加支出,使收入增长>增长率的增长。但在长期内并非如此

信贷是中性的,取决于你的用法:用于消费还是生产资料


信贷如何带来经济增长

这个过程就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短期债务周期

信贷增加,支出增加,价格上涨,经济进入扩张阶段

支出金额(货币和信贷)/产销总量=价格

因为生产效率不变,产销总量就不会变,但是信贷增加,于是价格上升

这种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价格上涨—> 央行提高利率—> 有能力借钱的人会减少,债务成本也会上升—> 支出减少—> 收入减少–> 经济进入通缩—> 经济进入衰退期

支出金额(货币和信贷)/产销总量=价格

支出减少,价格下跌,通货紧缩

如果衰退过于严重,而且通货膨胀不再成为问题,央行将降低利率, 使经济活动重新加速

以上就是短期债务周期:该周期主要是由央行控制。该周期会持续 5-8 年。

但是,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超过前一个周期

这是因为人具有借更多钱和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

尽管人们的债务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

因为大家对于未来的预期好: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

因此人们会觉得借钱购买资产很划算。就像中国前几年加杠杆购买房产

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泡沫便产生了。这个时候虽然债务增加了,但是收入也增加了。

债务负担=债务/收入

只要收入继续上升,债务负担就可以承受。

与此同时,资产价值迅猛上升。人们大量借钱来购买资产,因为投资促使资产价格日益升高。

这种资产和收入的上升让借款人一直保持良好的信用度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持续,随着债务逐年缓慢增加,偿债成本日益提高,成本的增加速度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迫使人们削减支出。造成另一个人收入的减少。收入减少,又会导致借贷减少,偿债成本增加,又进一步导致削减支出。最终长期周期开始逆转


经济进入去杠杆化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发生挤兑,股票市场暴跌,社会紧张加剧

随着收入下降和偿债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据,削减支出

随着信用消失,信货枯竭,借款入再也无法得到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

借款人竭力填补这个窟窿,不得不出售资产

在支出下降的同时,出售热潮使市场充斥待售资产,这时,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银行陷入困境

随着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能够提供的抵押物的价值下降,这进一步降低了 借款人的信用

支出减少、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贷减少、借债等等随之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这个阶段看起来和衰退很相似,但这个阶段央行的利率手段是失效的。因为,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利率已经很低接近 0,从而丧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

去杠杆化阶段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变得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贷款人意识到,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

这个时候借款人失去了偿债能力而且抵押物也失去价值,他们无法再借入更多债务。

贷款人停止放贷,借款人停止借贷。

整个经济体与个人一样都失去了信用度。


那么应该怎样应对去杠杆化? 根本在于减去债务负担

  • 个人、公司和政府削减支出
  • 通过债务重组减少债务
  • 财富再分配
  • 发行货币

削减支出:紧缩

但是支出减少,但是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就会导致收入下降。

收入下降速度超过还债的速度,因此债务负担实际上更为沉重。这种削减支出的做法引起通货紧缩。


全社会削减成本会导致萧条

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这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收入减少,很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

而借款人的债务 是贷款人的资产,如果借款人不偿还银行贷款,人们会担心银行无法返还其存款,因此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银行受到挤兑,而个人、企业和银行出现债务违约。

这种严重的经济收缩就是萧条

萧条的主要特征:人们意思到他们原来以为属于自己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并不存在。


这个时候很多人不同意自己的贷款消失,于是同意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债务较少

债务重组让债务消失,但由于它导致收入和资产价值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债务负担继续日趋沉重。

削减债务和削减支出一样导致通货紧缩。


对政府的影响:

  1. 收入降低和就业减少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
  2. 失业率上升,政府的支出增多。因为很多失业者储蓄不足,需要政府的财务支助
  3. 政府制定刺激计划和增加支出,以弥补经济活动的减少
  4. 在去杠杆化过程中,政府的预算赤字飙升,原因是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

那么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富人——财富再分配

由于政府需要更多的钱,而且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政府自然而然地增加对富人的征税,以帮助经济中的财富再分配。

影响:富人与穷人相互敌视怨恨。

萧条依旧无法解决就会爆发社会动荡,甚至引起战争。


那么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央行——发行货币

发行货币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

发行的货币用于:① 购买金融资产;② 购买政府债券

购买金融资产:帮助推升了资产价格,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信用。只对有金融资产的人有用

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可以购买商品,给穷人发钱

政府和央行必须合作。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政府,使其能够运行赤字预算。并通过刺激计划和失业救济金来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债务。但是这个办法将降低经济中的总债务负担。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时刻,决策者需要平衡考虑降低债务负担的四种办法,必须平衡兼顾通货紧缩的办法和通货膨胀的办法,以便保持稳定。如果取成适当的平衡,就可以带来和谐的去杠杆化


怎样实现和谐的去杠杆化:

在和谐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债务收入比率下降,经济实际上是正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并不是一 个问题,这是通过适当的平衡所取得的。为了取得适当的平衡,需要结合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转移财富和发行货币的办法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

增发货币如果可以抵消贷款的降幅,就不会应发通货膨胀。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消失的信贷

央行需要让收入的增长率超过积累债务的利率。也就是收入要比债务增长的快。利用债务利率为 2%,而收入增长为 1%,这个时候就要靠政府发行货币,来提高居民收入,比如使收入增长为 3%。

但是发行货币不能滥用,否则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决策层取得适当的平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平衡),去杠杆化过程就不会那样激烈,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债务负担会下降,这就是和谐的去杠杆化


通货再膨胀阶段:

当收入上升的时候,借款人的信用度提高。借款人一旦显得更有信用,贷款人就会开始恢复贷款。

债务负担终于开始下降,人们可以借到钱,就可以增加消费

经济终于开始恢复增长,长期债务周期从而进入通货再膨胀阶段

为了使债务负担下降和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大约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有”失去的十年这种说法


三条经验法则:

  • 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否则债务会把你压垮
  • 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最终将会使你失去竞争力
  • 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也可以邮件至 1909773034@qq.com

×

喜欢就点赞,疼爱就打赏